当流量遇上销量,电商的历史再度重演。
过去,阿里入股微博,掀起了一波网红明星在微博卖货的热潮;蘑菇街、美丽说、卷皮、折800等作为“淘宝客”网站一度盛行,后来却逐渐淡出市场舞台。
淘宝一直在追逐流量,而流量平台最终也常常与淘宝联手变现。只是二十年过去了,淘宝依然如旧,而曾经的流量明星平台却难再辉煌。
如今,作为新一代内容社区的代表,小红书与淘宝的合作,标志着流量与卖货的深度融合再一次上演。
谁更需要谁?
一边是国内最强的种草社区,一边是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,小红书与淘宝的合作,自然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2025年5月7日,中国电商市场迎来一场重要联动——淘宝天猫与小红书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推出“红猫计划”,旨在打通内容种草到交易购买的全链路,构建更高效的消费转化闭环。
合作的核心亮点在于新增的“广告挂链”功能。未来,在小红书的笔记下方将设立专门的挂链区域,允许试点品牌的内容直接跳转至其在淘宝天猫的商品或店铺页面。通过这种方式,用户从被种草到下单购买,只需“一键直达”,显著提升了转化效率。
合作宣布后,一个热议焦点随之浮现:到底是淘宝更需要小红书,还是小红书更依赖淘宝?
不少观点认为,淘宝对小红书的需求更强。
作为国内唯一具备规模化、高质量种草能力的社区,小红书在近年实现了惊人的流量增长和带货能力。尽管字节跳动、阿里、腾讯等巨头试图通过模仿加资源倾斜的方式“复刻”一个小红书,但始终未能成功。
这种内容与社区调性的独特性,使得小红书在电商合作中处于较为主动的位置。
然而,小红书的选择空间其实并不宽泛。
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与其在内容生态上构成直接竞争,难以深度合作;京东虽然开放平台有所增长,但商品丰富度仍逊于淘宝;至于拼多多,其低价心智与小红书的品牌调性格格不入。